了解完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的分類及防護要點后,再來一起看下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、穿戴和脫卸吧!這些也十分重要!
一、個人防護用品使用
1、根據風險選擇個人防護用品;
2、個人防護用品宜4小時一換;
3、不得重復使用一次性的個人防護用品;
4、護目鏡如需重復使用需規范消毒;
5、不可使用塑料手套代替橡膠手套,使用雙層手套的,內層手套與外層手套應為不同顏色;
6、不可使用布制等織物口罩代替醫用外科口罩/N95或KN95級顆粒物防護口罩/醫用防護口罩;
7、穿著個人防護用品工作間隙,不可勾肩搭背或聚集,玩手機等;
8、確需使用手機、PDA的,應使用密封袋包裝;
9、如需用餐、上廁所,需脫卸個人防護用品;
10、用餐完畢、上完廁所,穿戴新的個人防護用品方可返崗工作;
11、除就餐、喝水外,在工作場所保持有效佩戴口罩狀態。
二、個人防護用品穿脫順序及穿戴要點
1、摘去戒指、耳環、項鏈、手鐲、手表等飾品。
2、執行手衛生。
3、戴帽子,確保頭發不外露。
4、戴口罩
(1)正確區分正反、上下。
(2)包裹口鼻部,按壓鼻夾,貼合鼻梁。
(3)漏氣、起霧時,調整或更換口罩。
(4)佩戴期間不應觸摸口罩外表面。
5、戴護目鏡/防護面屏,與民眾近距離交流、處于核酸采樣操作區、進入隔離點污染區等情形時使用。
6、穿隔離衣/醫用防護服
(1)隔離衣
反穿;
系好后頸及腰部內系帶和外系帶,緊密包裹,不使自己的衣服漏出。
(2)醫用防護服
核酸采樣、樣本轉運、進入隔離點污染區等污染區域時情形時使用;
確保使用合身的醫用防護服;
防護服袖口束在手套內;
貼好膠條,確保拉鏈不外露。
7、穿防護鞋套
包裹防護服褲腳,有系帶的還應系好系帶,將系帶活結系于外腳踝側,系帶系好后不應過長,避免接觸地面。
8、戴手套
(1)接觸各類人員、核酸樣本、污染環境、醫廢垃圾等場景時使用。
(2)抖動手套使其灌氣,使手套鼓起,觀察是否漏氣。
三、個人防護用品脫卸
1、執行手衛生
2、解開防護鞋套系帶、防護服膠條
3、脫手套,內側外翻,包裹外側。
4、執行手衛生
5、脫隔離衣/防護服(若戴雙層手套,在脫卸隔離衣后脫第二層手套)及防護鞋(靴)/鞋套
(1)脫隔離衣
解開后頸及腰部內、外系帶;
將內部外翻,包裹外側,慢慢向下卷曲,避免隔離衣外表面貼到自己身體。
(2)脫醫用防護服
按照“膠條-拉鏈-帽子-正身-下身”的順序脫下;
手只接觸內側,不接觸外側,外側不可接觸到內部衣物。
不可一脫到底,邊脫邊卷。
(3)脫防護鞋套
脫防護服時一并脫下,有系帶的,在脫卸防護用品前應站定,并解開系帶。
6、執行手衛生
7、脫護目鏡/防護面罩(屏)
(1)不接觸正面污染部分;
(2)抓住后方束帶向后,向上,向前提拉后取下。
8、執行手衛生
9、脫口罩
(1)不接觸內外側;
(2)掛耳式雙手同時捏住系帶摘下,頭戴式先摘除頸部系帶,再摘除上部系帶摘下。
10、脫帽子:雙手分別插入同側耳后方取下。
11、執行手衛生
四、個人防護用品脫卸場所
1、地點
(1)相對獨立,遮風擋雨;
(2)設施齊全(醫廢垃圾袋、免洗手消毒劑、備用口罩等)。
2、具體操作
(1)一次一人,不可聚集。
(2)先脫卸污染最嚴重的防護用品,然后按照污染程度逐漸脫卸,肉眼可見的明顯污染的防護用品,應最先脫卸;
(3)應做到內層向外,將污染接觸面包裹在里面;
(4)脫卸時應小心,慢速,避免揚起污染物;
(5)脫前手消毒;每脫一件,手消毒一次。
(6)脫卸個人防護用品點位,應注意確保清潔區或其他人員不會受到污染;
(7)脫卸場合應避免出現強烈的空氣流動;
(8)脫卸完成后,手消毒,佩帶新口罩。
五、手衛生
1、方法:六步洗手法
2、時機:轉運醫廢垃圾后;接觸核酸樣本后;脫卸個人防護用品及任一可能受到污染的時點;(根據具體工作實際確定)
3、要點:
(1)揉搓時間宜達到20-30秒;
(2)不留遺漏,覆蓋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