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做好職業危害防護和管理,是企業預防職業病管理的重要環節。員工作業中的安全防護管理是用人單位的義務,用人單位應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,建立、健全有關制度,提供必備的個人防護用品,預防、控制勞動過程中職業危害的產生。
作業中職業危害防護和管理
1.用人單位設立專職或兼職的職業衛生人員,明確管理責任制,制定有關的管理制度、操作規范等;
2.危害因素的日常監測和工作場所的定期職業危害檢測、評價;
3.可能產生職業危害因素的設備、危險化學品、放射性同位素、含放射性物質的原材料等的職業衛生管理,包括中文說明書、示標志和中文示說明等;
4.職業危害的告知。包括勞動合同中的危害告知,公告欄告知,作業崗位的示標識和中文示說明等;
5.健康監護制度,包括從事接觸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的上崗前、在崗期間和離崗時職業健康檢查,職業禁忌者的妥善安置,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等。
6.特殊職業危害工作場所的特殊管理措施,如放射工作場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運輸、儲存和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、有害工作場所等。
7.防護用品配置。對作業現場有毒、有害氣體類等有害因素,加強監測管理,配備齊全的個人安全防護用品,比如3M防毒面具、防化服等。合理安排員工休息,防止有害物質進人體內。
如何提升加強職業防護管理
1.進一步完善職業安全防護體系。繼續加快職業衛生法制建設,爭取用一兩年的時間基本建立起由法律、行政法規、規章、實施規范和標準構成的較為完善的體系,真正實現職業衛生工作的法制化、規范化管理。
2.加快衛生監督體制改革,狠抓監督力度。進一步加強對監督人員的職業衛生監督執法培訓,做到嚴格執法、規范執法,抓好大案要案的查處,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,使《職業病防治法》落到實處。
3.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職業衛生技術保障體系。認真開展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的資質認證工作,引入服務競爭機制,充分利用全社會資源,提高技術服務機構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。
4.做好職業危害因素宣傳,提高全社會的安全防護意識。職業安全工作要開展好,關鍵在于發動全社會參與,特別要深入開展對企業領導和廣大勞動者的培訓,提高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法制意識和安全防護知識。